目標:手擲不搖控滑翔機,飛行距離100公尺
其實重點是放在最初期的 空氣動力學、飛機性能分析、飛機力學 這幾個部分
因為把搖控拿掉之後,飛機就變的很單純
接著就可以把 飛機性能分析(以下簡稱"飛性")中,用來分析的方式套入
(飛性把飛機當成一個"點",整個就非常威)
然後沒有遙控的關係,飛機的穩定就變的很重要,而這實就要仰賴 飛行力學(以下簡稱"飛力")
飛力探討飛機為一剛體,講白話一點就是好多個"點"集合在一起(其實根據動力學的解釋是:兩個點以上,整體會有轉動的表現)
最後空氣動力學(以下簡稱"空動")探討的是補強飛性跟飛力的基礎(其實在才應該先讀)
先來補足這幾天的部分
這幾天稍為看了一下飛性探討 飛機無動力 部分,由於飛機有失去引擎的危機,故飛機在天空也會分析他的滑行能力
也就是所謂的滑降比 (每下降h(高度)可向前行走的R(距離))
還記得有天在跟馬老師開會時,他突然提到說:滑翔距離遠跟滑行時間久一不一樣
答案是:NO
直覺來說應該是一樣,可是很不幸的,在飛性的書中討論到:滑翔的角度(指水平面與飛行的角度),有所謂最小角度
這角度有公式可以算出來,會更具飛機特性算出一個最佳角度的小角度
然後另一邊探討最小下降速度(也就每秒下降H的最小值),也一樣有相同的數據帶進另一公式可求得
算出來會發現一個很妙的結果
角度小(R遠)則下降速度快
下降速度慢則角度會大於最小角度
其實這樣說很玄,但是實際上是有公式可畫成圖
從上面可得之當你希望角度小,則下降速度快,下降速度快則角度大(不過從這上面實在看不出來大多少)
畫這張圖的公式課本沒寫,所以還要另外推(嘆)
至少目標已經出來了
想要得到飛行距離遠,某種意義上就是要放棄滯空時間
不過假設今天飛行時碰到上昇氣流呢?
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